你每天吃進多少洗碗精?.jpg 

 

介紹一下可怕的:

您的洗碗精需要300個世紀才能完全分解,那,已經吃下肚的呢?

如何讓地球變得更乾淨,水質更清純,空氣更清新?

萬物與我們本是一體,一環一扣之間息息相關,我們現在所採取的任何行動,

都會造福我們的下一代,問題在於,我們是要選擇做個聰明的消費者?還是沉默的受害者?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日前公布清潔劑含「壬基酚類」界面活性劑檢驗結果,

抽樣33件市售知名品牌,結果有三分之一超過歐盟標準,

含量最高的洗衣精,竟是歐盟標準的119倍,令人怵目驚心!

 


壬基酚類界面活性劑是何物?


壬基酚類界面活性劑是石化工業的產物,經排放到水中被微生物分解後,

會產生環境荷爾蒙-壬基酚。

壬基酚和〝動物雌激素〞結構類似,一旦進入動物體內,會造成雄性雌性化。


動物實驗已經證明,壬基酚會使動物生殖力下降,罹患乳癌、前列腺癌、睪丸癌的機率提高,


造成子宮內膜異常增生,幼體發育不全等。

民眾每天用來洗衣服、洗碗盤、清潔浴廁的清潔劑,因為含有過量壬基酚類界面活性劑,

正在不知不覺中造成環境危害,甚至禍延子孫。

 

碗盤天天要洗 但你洗對了嗎?

 

市售部分洗碗精含過量壬基酚,為免此有害物殘留被吃下肚,專家建議,

最好先用溫水加浸泡20分鐘再洗,清洗孔隙較大的陶瓷鍋盆時,更得多沖幾次。


「不要以為清潔劑加愈多愈乾淨。」

清大教授凌永健說,有些愛乾淨的主婦猛加清潔劑,但結果殘留的有害物質也更多,

而且外觀的乾淨,不代表真正的潔淨;

此外,使用熱水洗碗可節省清潔劑用量,油污溶解度也會提高,可減少殘留。

最好把油膩及非油膩(如喝水、茶、果汁的杯子)的杯、盤、碗、碟分開洗。

而且,最好選擇具有環保概念的洗潔精

 

您了解甚麼是〝界面活性劑〞嗎?


市售清潔劑包裝後面的標識,一般只註明成份含有界面活性劑、但是活性劑的種類卻標示不清,

讓民眾在選購時,很難辨識哪些產品添加了對環境、人體可能有害的物質。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最近公布一項調查,從量販店、超市等處,採樣主要品牌的家用清潔劑

33種產品,包括洗衣精16件、洗碗精10件以及浴廁清潔劑7件,

結果發現,共有11件清潔劑產品驗出添加「壬基酚聚乙氧基醇類物質」的非離子型介面活性劑。

 


董事長劉銘隆指出,清潔劑中如果添加這類物質,

經過民眾使用後排放到環境水體當中,會產生「壬基酚」,而此種物質,

不但具有假性荷爾蒙作用、使雄性動物雌性化,

經由空氣、飲水以及食物進入人體,更提高致癌危機;

而在這項清潔劑的調查中也發現,所檢出最高的「壬基酚聚乙氧基醇類物質」

含量11.9%,是從標榜「高科技奈米光觸媒成分」的洗衣精中驗出,


超出歐盟標準0.1%重量比規範約120倍,洗碗精含量高者不乏有傳統家庭主婦喜用品牌,

並標榜天然、植物成分.........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表示,環境中一些具有類似於生物體內荷爾蒙作用的化學物質,

可能對人體健康與生態造成危害,這些被統稱為「環境荷爾蒙」或「內分泌干擾物」

例如戴奧辛、壬基酚部份問題了解也有限,因此特別提出呼籲,基於健康保護與環境預警原則,

鼓勵消費者選購符合歐盟規範的清潔劑,透過綠色消費方式做環保

同時,籲請政府應仿效歐盟,針對工業用以及家庭用清潔劑,

訂定0.1%重量比的上限規範,也希望業者配合,早日將有害成分汰換成生物可分解型的介面活性劑。

 


有鑒於「壬基酚」的為害,政府方面,日前環境保護署曾表示,

為減少可能的環境及飲食暴露風險,將參考歐盟管制措施,

最快在今年年底前公告、限用壬基酚;至於衛生署部份,據了解,

則有「食品用洗潔劑衛生標準草案」正在研擬當中。

 

洗碗精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殘留在碗盤上的化學成分,也會隨著食物進入體內。

如果不是太油膩的碗盤,可用熱水清洗,便可減少洗碗精的使用,省錢又健康。

看到廣告標榜只要一、兩滴就能洗淨一堆油膩的碗盤的洗碗精時,

可先別太高興,因為清潔力愈強的洗碗精,殘留在碗盤上的化學成分就愈令人擔心,

表面上看起來乾淨了,不知不覺吃進肚子裡的物質卻已經慢慢地累積在體內了。

 


市售的洗碗精中,大都使用由石化工業製造出來的廉價物質~合成界面活性劑(surfactant

,幾乎所有的合成洗劑中都少不了它,另外還會添加磺酸類的化學成分來達到洗淨的效果。


除了主要的「界面活性劑」之外,有些洗碗精還添加了香精色素,甚至是螢光劑

讓碗盤聞起來香香的,而且光潔亮麗;或者是添加起泡劑讓泡沫變多,

這些添加物若沒有徹底清潔,留在人體裡,同樣會影響人體健康。

 

 

「界面活性劑」是什麼?

 

所謂「界面活性劑」,簡單的說,

就是讓原本無法溶合在一起的兩種物質溶合在一起;

例如水和油原本是互相排斥,但經由界面活性劑的搓合讓界面張力消失,就能溶入彼此了,

利用這樣的原理讓附著在餐具上的油污或是衣物的髒污可以溶入水中,達到洗淨的效果。

 


界面活性劑又分為天然界面活性劑合成界面活性劑:

天然界面活性劑
在老祖先的年代裡,他們利用動植物的油脂加上鹼,自然皂化所產生的肥皂就是天然界面活性劑,

在很多植物也都含有這種物質,例如茶籽、無患子、皂皮樹及肥皂草等,

天然界面活性劑分解後可以融入自然界,不會對生態造成破壞。

 

 


合成界面活性劑

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發明了界面活性劑「烷基苯磺酸鈉」,

簡稱ABS。硬性基的ABS,碳的鎖鏈散亂分岐,在河川中很難被分解,會形成泡沫公害,

嚴重影響生態;後來發展出碳的鎖鏈呈直線狀,較容易被生物分解的LAS

即為軟性型界面活性劑。


面對清潔劑中,界面活性劑的不完美,研究單位提供新的界面活性劑,

包括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以及和非離子界面活性劑。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經由化學合成方式製造出合成界面活性劑,

這與傳統的肥皂相比,溶解力更好,洗淨能力更強,使用起來更方便了,

所以漸漸取代肥皂成為主要的洗劑,但是它無法完全被自然分解,

對人體和環境造成的危機慢慢被許多研究一一指出。


這些清淨力超強的合成界面活性劑,經過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後無法被分解,

就會破壞皮膚細胞的脂膜,長期下來有可能造成皮膚的病變。


其中「壬基苯酚」類界面活性劑(NPEC)也就是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

有研究指出,其殘留物質在水中不易被分解,嚴重影響水中生態。


因為壬基苯酚(NP)的化學結構與動物的雌性激素結構相似,

已被證實為一種環境荷爾蒙,會干擾生物體內分泌激素的調節機制,

在極低濃度下即可模擬天然荷爾蒙的作用,直接刺激或抑制生物的內分泌系統,

進而阻礙生殖、發育機能,甚至有引發惡性腫瘤與生物絕種的危害。


在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工合成化學物質,

被檢測為致癌物或是影響人體和環境的物質,因此減少合成清潔劑的使用,

盡量以天然或有環保標章的清潔劑代替,才是確保個人健康,以及保護地球環境的最佳方法。

 

 

 合成洗劑潛藏的安全問題

1.手部變得乾燥

許多家庭主婦每天接觸這些合成洗劑,

都變成了富貴手,手部變得乾燥、發癢、發紅、

甚至龜裂而疼痛不已。那是因為合成界面活性劑會去除保護手部皮膚的脂肪膜,

使得角質層水分不足而變乾燥。有些還會引發過敏性皮膚炎。

2.肝臟細胞的破壞

軟性型的合成界面活性劑(LAS)會引起肝臟功能減退,

臉色發黑,形成肝斑,

在臉和眼睛周圍出現斑點。

 

3.對血液的影響

當體內累積的LAS增加時,血液中的鈣離子會減少,

使體質呈酸性。

而界面活性劑也具有溶血作用,會引起貧血症狀。

 

4.造成畸型兒

 

進入體內的LAS會循環至全身,甚至到達子宮內或羊水中,

如果母親長期接觸

合成界面活性劑,在體內進行細胞分裂的胎兒細胞也會受到影響,

導致畸型兒產生。

 

5.對環境的影響
當我們在使用合成洗潔劑時,界面活性劑會經由家庭廢水排放到溪流中,

不論是化學物質或環境荷爾蒙都會使生態改變,最後受害的還是每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

所以,當您使用洗碗精時,請三思!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wk0uWjOZBR9tatm4jC61rbs95Ww-/article?mid=30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g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